“这个庭院,不知怎么撞到了我心灵深处连自己也不大知道的某个层面。这个层面好像并不是在我的有生之年培植起来的,而要早得多。如果真有前世,那我一定来过这里,住过很久。”——余秋雨《千年庭院》
从古到今,中国人的“院子情结”
有人曾笑言,中国的建筑文化是“院”的文化。许多中国人生在院里,长在院里,于他们来说,“院”成为了一种难以割舍的记忆。
“无庭不成居”
传统的庭院泛指四周有墙桓围绕,能够自成一统的房屋和庭院,最早是用于抵挡野兽侵袭,保护生命和财产。而后在儒学思想的主导下,发展为具有观赏性的建筑空间。历经千年,庭院早已跳脱出日常生活的概念,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符号。中国有名的庭院包括北京的四合院、苏州的园林等。
北京四合院
苏州园林
曾几何时,庭院不止是居所,还寄托着人们向往自然、悠闲洒脱的生活理想。多少苦于压迫的文人居士大隐于市,在一方庭院中写出了诸如“水晶帘动微风起,满架蔷薇一院香”“梨花院落溶溶月,柳絮池塘淡淡风”的佳句名篇。
到了现代,人们在忙碌中开始追求优质的生活环境,希望在弹丸之地造就一片净土乐园。于是庭院给了人们靠近自然、舒缓压力的空间,成为了中国人的精神寄托之地。
化繁为简,在静谧中舒展身心
中式庭院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,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学诗词、绘画以及音乐等方面的精华,在空间造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。
为了适应现代各类房屋户型和满足日常生活所需,人们将中式庭院各项要素进行提炼与简化,摈弃华而不实的装饰,再巧妙搭配,形成集观赏、休闲、运动等多功能的现代生活空间。
现代的中式庭院更加注重功能性
在空间设计上,中式庭院讲究“曲径通幽”,天然美景与建筑浑然一体。为了增添庭院的层次感和丰富感,常借助山石环境、景窗、门洞等完成空间的围闭与隔断、渗透与延伸。
漏窗、洞门、空斗墙、观音兜山脊、马头墙,形成高低错落的格局
“居室与庭院不当作两个分立的个体。”在设计庭院时,也要注重房屋与庭院的平衡。通过一扇开敞的门或落地窗,将自然环境变成室内空间的一幅装饰画,营造静谧、舒适的居住环境。
内外空间渗透,层次变化极为丰富
喧嚣之外,独揽一弯春景
在这世间,最美的庭院莫过于中国人的庭院。
中式庭院的景观设计遵循传统的道法自然,以山水构景,栽花种草,除了欣赏、美观外,对于制造效果、营造氛围也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粉墙黛瓦与院内景观的搭配,诠释中式古典意境
叠山假石可充当障景,起到增加景深和层次的作用。若庭院较小则选用奇巧玲珑的石块组合,立于堂前或角落,颇具东方美学韵味。
层峦叠嶂
在中式庭院中,水是一个重要的意象,但它无法独立存在,必须融于整个空间,借助庭中其他元素,形成镜花水月般的虚景映衬,延伸视觉。微风吹皱,泛起涟漪,又在动静结合间展现千姿百态。
镜花水月
四时之景,唯春景曼妙。庭院深深,不妨在院内打造绿树苍翠、万紫千红的景致,留住春意,增添庭院的生机与活力。再在院中摆上古朴典雅的红木家具,春闻百花,夏有绿荫,秋夜赏月,初冬观雪,感受遗世独立般的安宁悠远。
四时之景,尽藏院中
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林语堂曾写道:“宅中有园,园中有屋,屋中有院,院中有树,树上见天,天中有月,不亦快哉!”中式庭院于闹中取静,满足了现代人对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生活向往。让人们在休憩安养时,别有一番天地。